应试教育、博弈论与纳什均衡
应试教育、博弈论与纳什均衡

应试教育、博弈论与纳什均衡

应试教育、博弈论与纳什均衡

李天星

“为什么都双减了,情况还是这样啊?”

——如果你是学生,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疑问。

好吧,我们必须承认,现在北京的双减似有似无,所以估计学生都和我一样觉得没什么用。不过我不是来骂双减或教委的,恰恰相反,我认为,即使全国都在政府层面贯彻执行双减政策,也不能改变国内的教育现状,也就是说,学生们依然会觉得“没什么用”。

WHY?

——因为我国的应试教育是一种“双增”的纳什均衡,“双减”根本就是无效的!

且慢慢分析。

首先,在中国,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

——(我认为是)零和博弈­­。

(说明:博弈不是贬义词,不是“耍手段耍心机”的意思。)

什么是零和博弈?

即:要么你得到(考上),要么别人得到(考上)。你得到什么别人就失去什么,反之亦然。二者相加始终为0(就像一对相反数,也有点像能量守恒)。

举个例子:你和别人打赌,要么你赢 132099 TA 输132099,要么你输 132099 TA 赢132099,没有别的结果(呃不要思考这个 132099 这个数字的意思)。

这个时候,你会怎么办?

——肯定是想尽办法让自己赢啊!

没错,All in,把能投入的的一切都投入,是零和博弈唯一的压倒性策略(压倒性策略就是“不管别人怎么做我都这么做”策略)。

而中高考也是一样,这也是一场零和博弈——要么你考上,要么别人考上。所以99% 的学生(包括我)、家长、老师,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/自己的孩子/自己的学生在这场零和博弈中胜利。

对于我们学生来说,压倒性策略就是刻苦努力(或者说得接地气一点,卷),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压倒性策略是其他事情,但目标都是统一的——在这场零和博弈中胜利。

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 All in(也就是双减的反面)才是零和博弈唯一的解药。

现在假设你是一名学生,你有两个选择:

  • 双减(大概就是教委那个,偏向素质教育)
  • 双增(没有严格的定义,大概就是双减的反面,如果觉得过于绝对,也可以理解为不执行双减)

Well……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你的同学(对手)们。

1. 他们选择“双减”

此时,从最终要零和博弈胜利的角度来讲,你的最佳方案肯定是选择“双增”,这样很有助于你和他们拉开差距,容易在中高考的零和博弈中取胜(这也是为什么一到网课,我就开始嗷嗷叫唤,说拉开差距的机会来了)。

2. 他们选择“双增”

这不用说了,对手都选择双增了,你想要在中高考零和博弈中取胜,唯一的解法就是比他们更“增”,接地气的说法呢就是更卷。

所以,无论你的对手怎么做,你的最佳策略(让自己在这场博弈中利益最大化的策略)都是选择“双增”。

这很像囚徒困境,不,应该说这就是囚徒困境。

我们说,这达到了“双增”的纳什均衡。

简单说说纳什均衡~:

纳什均衡(Nash equilibrium),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,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,以约翰·纳什命名。在一个博弈过程中,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,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,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。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,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,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。

翻译过来就是,正如上文分析的,无论你的同学(对手)选择什么,你的最好策略都是选择“双增”

在中高考这场零和博弈中,每个博弈者(学生、家长、老师)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,与此同时,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。

所以,现在就很好解释为什么“双减”是无效的了……

——这根本就是让学生做出对自己零和博弈结果不利的选择!

简言之,如果你是一个学生,你坚决贯彻落实双减了,但是你的同学们都没有,你难道不会慌吗?期末考试前你难道不会觉得自己该往前冲吗?

怎么可能。

讲真,虽然我厌恶应试教育,但是我们班同学觉得我是班里的“卷王”,发烧 39 度照样上课/写作业,两个小时前刚刚写完【明天的】语文作业……有时候我觉得我身不由己,我讨厌一天天的做题,但是我不希望我的成绩难看,更害怕我最终无缘人大附中。

——这就是零和博弈,我们别无选择。

同样的,99% 家长和老师也不可能允许自己的孩子/学生不执行 All in 策略,因为人人都期望最大化的收益。

有趣的是,这恰好可以证伪亚当·斯密的“看不见的手”理论(该理论大致内容:在市场经济中,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,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):每个人都从利己目的出发,有时候结果会是对全社会不利的!

那么,难道应试教育就没有解药了吗?

有,但一定不是双减——因为,问题的根本不是作业多,而是中高考这场零和博弈。

我能想到的,有如下两个:

1. 改变博弈规则,也就是改变中考和高考的录取规则。

这……恕我直言,很难很难。并且一定会遭到很多很多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反对。

我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(注意,仅仅在我们学校,放到其他学校不知道),如果你问我,现在要改革录取规则了,我同不同意,我大概率不会同意。

2. 改变博弈的报偿。

也就是,不把考试(考上名校)作为一个学生唯一的出路。

这也……太难了。因为这是观念问题,“名校”是根植于一代父母心中的观念。

或许,只有当一代不那么在乎考试成绩的父母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,素质教育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。

但……社会内卷状况越来越严重……那一天,又要等到何时呢?

我们,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细沙。

我们是大城市的做题家。

这不是我们的错。

我们能做的,就是努力保持自己的初心,在努力考试的同时,不要忘记生活中除了考试外,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。

保持活力,不要丢掉创造力。

(比如,写写代码~?嘿嘿!)

共勉!

发表回复